
湘潭市益智中学老师给湘潭县彭德怀红军小学送思政课。 (本报记者 欧阳天 摄)
本报记者 洪静雯 通讯员 贺艳芳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全力推动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努力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发展,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前,全市81所城镇优质学校紧锣密鼓为各自结对帮扶的受援学校输送优质教育资源,以帮扶组织管理、帮扶活动实施、帮扶成效等方面为抓手,实现团队“一联一”结联盟,教师“一帮一”结师徒,学生“手拉手”交朋友。
共建——
深化交流,点燃师生新动力
每周一次的网络联校课堂,是雨湖区鹤岭镇南谷小学的孩子们最期待的。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雨湖区金庭学校生态圈采取同一学科持续推课和骨干教师推优课相结合的模式,让南谷小学的孩子们通过网络联校与金庭学校的学生同上一堂课。“金庭学校的老师不仅可以给我们上课,还可以喊我回答问题呢!”信息化平台让农村学校的孩子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课堂。
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从每一堂课开始。早在2014年,雨湖区就提出了“生态圈”概念。以城区优质校牵头捆绑农村薄弱校组建教育生态圈,以“统筹规划、强校引领、资源共享”的模式,打破城乡壁垒,共享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在以风车坪建元学校为龙头的风车坪建元学校生态圈,湘锰小学、长城学校、稠泉学校在管理模式、教学教研水平上都得到了飞速的优化和提升。风车坪建元学校每学年派出20多名骨干教师在圈内送教,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两年共有102对教师结成师徒。
长城学校青年教师谭桢子这样形容自己的成长之路:“以前的学习和教研就像没有舵手的航行,加入生态圈后才有了前进的方向。”谭桢子的改变从一次送教下乡开始。去年底,风车坪建元学校为长城学校一次性送教语文、数学、英语、心理、音乐、体育、科学7个不同学科的精彩展示课。灵动的课堂、丰富的拓展让她大开眼界。自此之后,她也开始“玩转”课堂。
雨湖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组内”到“圈内”,从“单打独斗”到“团体作战”,该区已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让乡村教育振兴这盏灯亮得更耀眼。
激活——
集团帮扶,塑造教育新样态
前不久,岳塘区举行“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学业评价改革现场交流活动。各学校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低年级骨干教师代表等围绕小学低年级学业评价改革经验、如何以评促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变革进行交流探讨,多所学校分享了“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学业评价改革的实践经验和收获。
岳塘区自实施教育强区战略以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发挥名校、强校引领作用,通过组建教育集团、推进城乡一体化、狠抓素质教育、改善办学条件,迎来强校和弱校、老校,新校、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齐头并进的蓬勃发展态势。
清水学校地处清水村,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过去属于辖区薄弱学校。2016年8月,该校被纳入育才学校教育集团,集团内的教师全部优化整合重新分配,教育资源全面共享。育才学校集团化运行以来,家长们对薄弱学校的印象纷纷改观。本来只服务于清水村适龄儿童的该校,吸引岳塘经开区周边企业员工送子女来此学习,清水学校学生人数也由实施集团办学前的58人增加到了现在的491人。
“一个教育集团两个校区,我们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城区优质校的教育资源,过去根本不敢想。”清水村一谢姓家长感叹。
2022年,岳塘区新建了湘钢二中和湘钢一校两个教育集团,2023年新组建湖湘学校、滴水湖学校、长郡湘潭高新实验学校3个教育集团。目前,全区教育集团达11个,集团办学覆盖全区82%的学校,集团学生覆盖率达82.6%。集团化办学实现规划、师资、教学、后勤、招生、考核“六统一”一体化均衡发展,提升了小规模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作为湘潭市教育局直属管理学校的湘钢一中是湖南省重点中学,这些年培养了一大批爱生活、善求知、忧天下、有作为的优秀学生。2015年,该校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在全市率先垂范,领办市十二中,组建了湘潭市第一个中学教育集团。
短短几年时间,该教育集团通过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十二中校区得到蓬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打造了引领湘潭教育改革发展的集团办学示范样本。2022年6月底,湘潭市七中并入湘钢一中教育集团,由教育集团遴选优秀教师团队,主导和引领七中校区教育教学管理。目前,湘钢一中教育集团3个校区共有教学班126个,在校学生6464人,教职员工513人,成为湘潭城区规模最大的学校。
融合——
真情奔赴,倾力帮扶结硕果
对于湘潭县这个教育大县而言,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县域内17个乡镇辖内共有53所初中、109所小学。因区域内交通和经济发展差异等因素,教育质量发展不一,区域间差距大。如何充分利用现有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质量提升,成了湘潭县教育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2017年下学期,湘潭县试水湘潭江声实验学校与云湖中学结对合作办学,探索名校优质资源助力乡镇学校发展新路子。短短一年里,云湖中学校容校貌、校风学风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质量评价跃居全县前列,入学人数节节攀升。试点成功后,湘潭县委、县政府立即出台《湘潭县改革办学模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办学模式改革。
从2017年湘潭江声实验学校与云湖中学合作办学到2020年在全县各乡镇推行集团办学、合作办学、融合办学、帮扶办学4种办学模式,6年来,湘潭县先后组建湘潭县一中教育集团、湘潭凤凰教育集团、湘潭县云龙教育集团、湘潭县云龙中学教育集团。由此,县城优质教育学校先后与123所农村薄弱中小学合作办学,其中,湘潭江声实验学校与天易水竹学校、花石中学、锦石中学等3所学校开展融合办学,实现教育改革工作在各学段、各乡镇全覆盖。
通过云龙、凤凰、子敬、天易金霞、百花、云小等与农村薄弱学校合作办学,湘潭县农村学校办学设施、队伍建设和办学理念都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力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很多农村学校随之出现了生源回流现象。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湘潭市持续推进城区学校与县(市)区乡村学校结对帮扶,建立了县城学校帮扶乡村学校的“一对一”帮扶机制,学校之间实现师资共派、研训一体,在课程教学、教研教改、教师培训、学生活动、学校文化等方面资源共享。今后,全市将进一步统筹教育优质资源,力争在形式、内容及深度上有新突破新发展,真正做到横向贯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深度帮扶,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责编:周冠成
来源:湘潭日报
“面包妈妈”黄文韬:身残志坚勇闯创业路 用双手揉出生活的甜
老细屋里&崔老板蟹钳:强特色、优服务、树标杆,推动“吃在湘潭”品牌火起来
书香岳塘:畅游书籍的海洋——小谷吖循环书仓
禁烧秸秆护生态 巧用废料变资源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法华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山市晴岚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潭
下载APP
分享到